在当前社会生活急剧变化时期,如何转换理念,在“与时俱进”中传承民俗文化成为社会关心的问题。
蛇年“不讨喜”
岁末年初,“无春年不宜婚嫁”在网上、网下引发了一场大讨论。为此,有的人赶在“龙尾”“闪了婚”,有的还在犹豫要不要蛇年结婚。对此,网友“茉莉花开”直言,太迷信了,应该崇尚科学。
除了这种争论外,记者在采访中也并未感受到“蛇”生肖元素营造的浓厚年味儿。“十二生肖里,蛇是最难搞的一个。”山西广灵县世界非物质文化剪纸传承人张多堂说,人们一般都害怕蛇,无论做得再卡通、可爱,也看着不怎么讨喜。所以今年他只做了两款“拟人化”了的蛇剪纸造型。
在年货市场,受访者告诉记者,“蛇”的生肖年货遇冷,一方面跟动物本身有关,另一方面也跟风俗传统有关。因为“蛇”与“折本”“赊”谐音,所以经商的人普遍不喜欢。
此外,跟龙年的“生龙活虎”“双龙戏珠”“龙凤呈祥”等相比,蛇年跟“蛇”相关的拜年词也少了很多。网友“海南李君”说,一直在想跟蛇有关的拜年词,可百度了一下,这问题也难住了各网友,还真没什么吉祥词。只能祝大家金蛇狂舞,能伸能屈。
“蛇”文化深厚
山西省民俗专家、原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玉魁说,“蛇”其实是美好的生肖之一,在传统文化中,是跟原始生命力、财富、美丽、知恩图报等联系在一起的。
“我们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里,始祖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。”王玉魁说,《史记》的《三皇本纪》中就有记载,因此蛇是具有原始生命象征意义的。
王玉魁介绍,在中国传统民俗中,一般将蛇生肖称为“小龙”,并有“蛇盘兔,必定富”之说。这不仅是两个属相的美满相配,还逐渐演绎成了民间吉祥物。中国北方地区节庆时会做“蛇盘兔”造型的花馍。婚俗中,女家派人给婆家送“满家饺子”,中间捏成“蛇盘兔”,寓意婚姻美满幸福。
此外,蛇也有美丽、善良的一面。王玉魁说,蛇身具有美丽的花纹,行动不露痕迹又带有神秘魅力。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“白娘子传奇”,“这个故事写进小说,搬上舞台,而白蛇的形象也给予了人们追求美好爱情和自由生活的理想。”他说。
王玉魁介绍说,“隋侯之珠”讲述灵蛇“衔珠报恩”的故事;《孙子兵法》里“常山之蛇”比喻善于用兵;介子推以蛇比喻辅佐晋文公的五位贤臣;曹植用“灵蛇之珠”形容才子;李白用“龙蛇走”称赞怀素的草书之美;明代袁宏道用“金蟒缠身”描写民间舞蹈等。
“由于蛇的神秘性,民间对蛇的禁忌也比较多。”王玉魁说,在青海地区,若家中发现蛇,最忌讳杀死,认为蛇会报复;在福建闽南一带,人们也不会打死蛇,原因是认为蛇进门是带来了平安。
如何传承民俗?
如何调整理念,让传统民俗不再惹争议?
传承民俗首先要与时俱进。山西省民俗学家杨进升说,现代社会里,民俗文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必须调整理念,跟上时代的步伐。
民俗专家认为,在传统民俗文化中,绝大部分是民间的东西。有形的婚丧嫁娶是民俗,而民间信仰、迷信、禁忌等心意现象也属于民俗。在社会快速发展时期,旧的民俗会跟新的生活发生冲突,这时候就亟需调整理念。
杨进升举例说,民谚有“见到蛇蜕皮,不死退层皮”和“惊蛰有雷鸣,虫蛇多成群”的禁忌,这些就如同“寡年无春,不宜结婚”的说法,没有科学根据,甚至带有迷信色彩,应该排除在现代民俗之外。他说,清明节“绿色祭拜”就是一个很好的与时俱进的例子。
“民俗文化本来就是民间的东西,应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它的位置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我们要传承一些正面的、有积极意义的文化,摒弃那些消极的、引争议的旧俗。”杨进升说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