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五百罗汉图》包括有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地区民间佛像画家周季常的《应身观音》、《洞中入定》、《经典奇瑞》、《渡水罗汉》,及林庭珪的《施饭饿鬼》等五件作品。据作品上的金泥铭文所示,唐天祐元年(西元904年),明州(今宁波)惠安院青山顶有十六罗汉灵异示现,故称罗汉院,罗汉信仰应运兴起,至南宋绍羲住持惠安院时,约请周季常、林庭珪,历时十余年创作百幅罗汉图以作供养。
《五百罗汉·应身观音》绢本,长约112公分、宽约53公分,图中央画一位十一面观音,坐于方椅上,左右有四位罗汉。从服饰、赤足及身体的肤色可知,这位十一面观音应是罗汉示现。画面描绘工整细致,用线富有变化。
此作品显示,南宋道释人物画的描绘,从单纯的人物塑造向情节性描述发展,从对肃穆凝重气氛的刻画,转向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描述,尤其对故事情节的关注,成为绘画焦点,具有风俗画与肖像画的特质。此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根据《日本原有寺传》记载,《五百罗汉图》原有百幅,其中六幅原收藏在日本镰仓寿福寺,后相继为北条氏、丰臣秀吉所得,最后进入大德寺,另有十二幅于日本明治年间流入美国,先后为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和波士顿美术馆所得,成为这两馆入藏的两宋绘画珍品。
南宋时期,为适应社会需求,开始出现专门画铺,除作寺观壁画外,多流行挂轴画,为寺观和民家做功德用。当时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,对外贸易中心明州港(今宁波)佛画最多,因此《五百罗汉图》传入日本。京都大德寺珍藏的南宋绘画《五百罗汉图》,于十五世纪被带到日本,递藏源流清晰,画风纯熟、保存良好,是举世无双的珍宝。